>赵虎顺着一条滑索,快速滑入一口矿井内。
“王爷,来了一群帮手。”赵虎沉声道。
“谁?”
“好像是尹府的门客,其中有个人王爷应该认识。”赵虎凑到刘洵身边小声道。
“说话就说完,什么毛病。”刘洵没好气道。
“元斋,我刚刚看见他了。”
“他在丰州?”
“嗯,打着尹府的旗号来的,元斋肯定是尹府的幕僚。”
刘洵只停了一瞬,然后继续忙活。
若是平常时候,刘洵得知元斋在尹府,而尹悦还吃了这么大的亏的话,他肯定会捧腹大笑。
元斋的武道境界不算高,快五十岁了,靠着各种丹药,把境界堆到了大宗师境。
此人也不是什么绝顶聪明之人,但他非常擅长局部范围内的审时度势。
尤其是在出事前后,他未卜先知的能力极强。
当初陛下继位,元斋可是陛下钦点的进士及第,第一甲榜眼郎。
元斋当了三年翰林院编撰后,调派到江东行省金陵担任知府,两年后迁升江东别驾。
当年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,陛下当年都说元斋就是一匹千里马,正好遇上了他这个伯乐。
陛下这话,可是在大朝会上说的,甚至还让所有官员向元斋多多学习。
这也就意味着,元斋必定仕途坦荡,将来入朝为宰辅大臣不在话下。
可由于一些原因,元斋在为官的第十年,突然宣布致仕。
因为此事,当年陛下曾派钦差,前去金陵劝说元斋,让其继续为官,并且可以提一些条件。
而当年曾去劝说元斋的人,正是刘洵本人。
派一位亲王,去向一位地方官员劝说,元斋当年的排面不可谓不大。
若是换个人,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待遇。
因为大夏王朝不仅仅不不缺人,而且还不缺人才。
可是,元斋并未回心转意,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官场。
他记得当初元斋离开官场之后,出去云游了。
刘洵倒是没想到,元斋到头来居然会给一个地方官当幕僚。
当初那个拥有风骨,看不惯官场灰暗的元斋,如今倒也落入了俗套。
丰州是什么地方?
可以说全天底下最黑暗的地方之一。
你元斋看不惯这看不惯那,结果呢?直接就跳入了最臭的臭水沟。
怪不得这些年尹悦在丰州日益壮大,尹氏逐步成长为第一大士族。
甚至连拥有天人境的樊氏,都成了尹悦的势力。
这多半离不开元斋的帮助。
可这事儿也好笑,尹悦这蠢货,明明有元斋在身边,居然会吃这么天大的亏。
多半是尹悦被利益冲昏了头脑,压根就没跟元斋商量。
否则的话,刘洵觉得尹悦不会吃那么大的亏。
“不用管他们,他们爱干什么干什么。”刘洵说道。
很明显,这是尹悦认怂的表现。
这一场救援工作,尽管有一群武道强者相助,挖掘的工作非常顺利。
可前前后后也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,才进入救援尾声。
在这期间,丰州城内总共有超过五万人先后参与救援,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自己的帮助。
此外,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,还有几个其他级别不高的衙署,都加入了救援。
他们倒不是想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。
而是他们知道刘洵本人就在矿山内展开营救,之后总督尹悦,也亲自带人去了矿山参与营救。
如此一来,有些官员就不好坐在城里看热闹了。
刘洵在这二十天之内,只睡过两次,总共睡眠时间没超过四个时辰。
虽然身为一名大宗师强者,十几二十天不睡觉,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。
不过由于刘洵一直精神紧绷,以至于现在很是疲劳。
他之所以这么上心,也这么拼命,主要是想多救一些人出来。
其次是要给刘基他们几个后生晚辈做个榜样。
矿山上,依旧还有许多人,正在进行收尾工作。
“叫刘封过来。”刘洵朝着张龙喊了一声。
张龙很快将刘封叫到了刘洵面前。
“王兄。”
刘封虽说也亲自忙了二十天,从矿井下找出来不少人。
不过他这些日子,一直七上八下。
因为当时矿山第一次出事的时候,刘洵就让他这段时间停工,不要再开工。
可刘封当时压根就没将刘洵的话放在心上,他为了利益,还是该干嘛就干嘛。
因为他觉得当时只是小事件而已,影响不大。
可他怎么也没想到,矿上居然真的出大事儿了。
当初没听刘洵的话,他很害怕刘洵会教训他。
“是我的错,王兄您责罚。”刘封耷拉着脑袋说道。
都发生这种事情了,也由不得他不认错。
“花名册。”刘洵沉声道。
“没,没有花名册。”刘封回答道。
“没有花名册?这些劳工都是从哪来的?”刘洵脸色顿时拉了下来。
本来他就不想计较刘封不听劝的事情了,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,再计较也无可厚非。
刘封也应该吸取到了教训。
可现在他连花名册都拿不出来,那埋在下面没能救出来的人,应该怎么办?
难不成他们就这样凭空消失了不成?
“这……雇佣劳工,也没登记花名册的先例啊。”刘封小声道。
这种事情,并不罕见。
他们这些矿主招人,只要有人来报名,稍微面试后,就算通过。
然后劳工去矿山上干活,每天领两顿饭,每个月领几百文薪水。
这就算雇佣了。
刘洵真的很想发火,但又感觉很无力。
数千人,埋在下面的人,难道就要白白死了?
干着不是人干的事情,拿着不是人拿的待遇,到头来连个尸体都找不到。
这该死的制度,真应该好好改一改了。
:https://www.6978ae.lol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978ae.lol